“玉米调改”成关注焦点 关键还需发力深加工

行业动态】日前,全国政协委员罗玉平曾表示,“玉米调改”是推进西部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其中,“玉米调改”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也是广大农民的关注焦点。近些年,我国玉米工业加工迅速发展,不仅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供大于求,粮食过剩带来的价格走低,而导致农民收入相对减少的困境。 
“玉米调改”成关注焦点 关键还需发力深加工
   日前,笔者从某重要会上了解到,“加快消化粮食库存”成为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我国库存粮食存在结构性过剩,如东北地区,库存总量近1.8亿吨,这意味着,今年底将有超过5000万吨的过期粮需要处理。
   有业内人士认为,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让玉米变成燃油,有望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粮食过剩问题。因为在玉米过剩的前提下,推广燃料乙醇,延长产业链,提高玉米的经济性,才能刺激玉米种植,保障供应。
   我们知道,玉米不仅是人们的口粮和“饲料之王”,也是重要工业原料,玉米可被加工成的工业产品达3000多种,如玉米食用油、玉米淀粉糖、玉米蛋白粉、食用酒精、木糖醇等等。据了解,长寿花食品一直重视玉米油的生产加工,已经拥有年加工玉米胚芽120万吨,年产精炼玉米油45万吨和灌装小包装45万吨的生产能力。
   据专业人士介绍,玉米油是从玉米胚芽中提炼出的油,在玉米精炼油的基础上经过脱磷、脱酸、脱胶、脱色、脱臭和脱蜡精制而成的。玉米油的生产涉及多个环节,其中包括玉米胚芽的提取、精炼。笔者获悉,玉米胚芽的提取方法主要有干法、湿法、半湿法3种。而玉米油精炼,则需要使用玉米油物理精炼设备。
   近年来,随着科技不断进步,我国的油脂行业发展很快,自主创新、自主研发与引进先进精炼工艺齐头并进。据了解,粮院引进先进的物理精炼设备生产技术,研发出了油脂物理精炼新工艺,解决了国内中小油脂企业普遍存在的产品质量不稳定,经济技术指标不过硬等问题。
   随着玉米深加工的不断深入,玉米油加工技术取得一定突破。除此之外,玉米淀粉糖也取得一定的发展。据笔者了解,西王集团拥有世界上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一水葡萄糖单体车间。所谓一水葡萄糖,就是一种由玉米淀粉深加工而成的一种淀粉糖产品。
   相关人员计算了一笔账:一吨玉米的价格大约是1800元,用它生产淀粉的价值在2000元左右,生产一水葡萄糖的价值在3000元以上,进一步延伸加工成药用无水葡萄糖价值高达约4800元,通过深加工,玉米身价倍增。
   由此可见,企业通过大力发展玉米深加工产业不仅提高了玉米的附加值,带动了玉米深加工技术的发展,还对我国玉米去库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成效显著!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