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春运开始 回家路上的防饿攻略

热点要闻】2018的春运从今天开始正式拉开大幕!全球各地的华人都已经按捺不住回家的心情,拎上大包小包向家的方向移动。俄新社也刊登了一篇题为《中华世界已然形成》的报道来讲述“春运”这一现象,称穆斯林从中东和北非向欧洲移民的规模跟中国人的春运没法比,后者是“中华世界”的一项传统。
   说起春运这项传统,笔者的印象里只有不喜欢的汽车味道,而北方朋友表示自己家离这里太远了,每一次春运有两个体验最深刻,一个是挤,另一个是饿。挤这个事情没有办法了,饿或许还能算是笔者的擅长解决领域。那今天就以交通方式为区分点来看看春运途中有哪些方式能够让人扫除饥饿。
   飞机:正餐或许有地域特色惊喜休闲零食抢占飞机餐市场
   曾几何时,飞机上的餐点备受吐槽,难吃成为其身上难以撕去的标签之一。实际上,在航食领域,安全、卫生远远排在食品口味的前面。为保障飞机上餐点的安全卫生性,需要先对原材料进行食品安全检测,经检测合格的原材料首先被送到初加工车间,进行异物挑选、消毒处理、形状加工处理,在这一步,大量的果蔬清洗机、杀菌设备、切菜设备等被运用使得飞机餐得以保障供应。另外食品烹调好后需要速冷机快速降温,这样既能抑制细菌的生成,又能减少食品风味以及营养物质的流失。而在口味的选择上,飞机餐生产以标准化为要求,力求每位旅客能够享受到口感、品相一致的机上餐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飞机餐食就一成不变,为使民众感受回家过年的感觉,航空公司决定将在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在春运期间推出一些富有地域特色的节日美食。另外笔者听闻某休闲零食品牌联合航空公司推出无饿航班,在航班上设置了可以吃的登机牌等防饿体验。坐飞机回家的你,或许也能找到合心意的餐食哦!
   高铁:餐食同样主打地域特色外卖当道谁与争锋
   高铁餐也是众人吐槽的对象,不过槽点在于高铁餐的价格高上。有人将物料成本简单相加,认为高铁盒饭是个暴利行业。但实际上高铁盒饭分为冷链、常温两种套餐。冷链套餐制作时需要经过两次降温,第一次降温将熟制食物从80℃、90℃在2个小时以内降到微生物不活跃的10℃以下;第二次再降到0℃到4℃左右,便于冷链运输。而常温套餐则利用现代科技氮气保鲜技术把餐盒中的空气抽出,充入纯净食品级99.99%的氮气然后封膜生产。两种套餐在生产过程中都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检测,如金属异物检测、X光非金属异物检测等确保食品安全。因此单以物料成本计算套餐制作成本毫无意义。
 

   高铁套餐当然也在不断的改进中,像今年春运,济南铁路局上线了清真餐,以及各种特色地方小吃;南昌铁路局推出客家菜肴,让旅客在旅途中感受浓浓乡情;中铁呼和浩特局集团则推出“中式快餐”服务,牛肉面、鸡蛋羹在春运旅途中也能吃到,并且价格下调了一定幅度。当然,也对曾经激起千层浪的外卖系统进行了升级优化,订餐截止下单和取消时间由开车前2小时压缩至开车前1小时;丰富互联网订餐供应品种,提供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特产等。总之一听就很有口福的样子。
   火车餐饮更多的人选择自带自热米饭、休闲零食等吃食,而客车则因为距离较短需乘客自带的关系本文就不再赘述。
   (参考资料来源:参考消息,中国新闻网,民航资源网,东方资讯,铁血军事,央视网)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