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要闻】继“大吉大利今晚吃鸡”刷屏后,一款名叫旅行青蛙的游戏莫名其妙火爆,连日本游戏的开发者都对这个游戏在中国流行感到困惑。当然随后网上就流传出有人一边喊着“我的蛙儿子又给我寄照片了”,一边愉快的将筷子伸向蛙类美食,可谓精分的彻底,为此,有大V喊出了经典问句:“你们的良心不会痛么?”。笔者作为一个典型的精分人类,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不会,良心反正不能吃”。
当然,不得不承认蛙儿子超可爱,虽然笔者自下载以后就再没看到蛙儿子的身影。在万般担心忧虑下,笔者接受了朋友请吃牛蛙的邀约,大概有种看着蛙儿子同类一解相思的意味。好吧,不找借口了,世间的蛙类美食这么多,怎么可以因为一只蛙儿子放弃一整片蛙森林呢?
蛙类吃食中最常见是做成菜品上桌,在蛙类的前期处理中需要去掉蛙类的外皮。去蛙皮是个颇需技巧的技术活,需要一手捏着青蛙的肚皮,一手拿尖刀划破青蛙背部的皮,食指穿过青蛙的皮肤后双手一扯将蛙皮肉分离,这种人工去皮的方式在零售中较为常见。但在专门以蛙类为主打的餐饮店以及冷冻蛙类生产企业来说,蛙类的前期去皮清理也是一项极大的工程,若是有专门的蛙类去皮设备将为企业、店铺省去一大笔的劳务费用。笔者搜索发现,目前尚未出现针对蛙类产品去皮的设备,相关机械设备生产企业可以针对青蛙去皮进行设备的研发生产。
蛙类食品进行冷冻处理也是较为常见的深加工方式。我们知道蛙类产品的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极大,出现短时间内十几倍价格的落差是较为常见的事情,而蛙类一旦老去,就会出现肉质不够鲜嫩,无法卖出好价格的问题。为了规避价格下降时对农户的冲击,有的企业在价格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将其加工成为蛙腿,然后使用速冻设备进行冷冻保存,等到市场行情转好时再进行销售。江苏有企业凭借冷冻蛙腿打开了国际市场,高风险的蛙类食品得以出口得益于企业及地方检验检疫局对蛙类养殖生产过程的严密监测,确保产品符合国外市场进口要求。
在我国的食用蛙种中,林蛙是唯一一种集食药功能为一体的蛙类。其深加工产品——林蛙油在现代药理研究下揭示了其抗疲劳、提高记忆力的功效,使得成品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黑龙江就有农户建成了林蛙油加工生产线,2016年高纯度林蛙油的年产能达到80斤,未来还计划同步开展林蛙骨、林蛙肉系列加工,形成系列化、多元化的产品体系。林蛙油在加工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副产品,这些副产品如蛙的肌肉、内脏、骨骼等可以通过饲料生产机械制成动物饲料,形成生产闭环。
在蛙种中,蟾蜍属于无法食用但能入药的品种,像蟾蜍的皮剥下后通过烘干设备进行烘干就能做成蟾衣,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蟾蜍肉名叫干蟾,可用于治疗小儿疳疾……
目前来看,我国对蛙肉的食用更多的停留在鲜食阶段,极少有将其深加工制成休闲小零食等产品。在这其中,蛙类养殖的缺失固然是蛙类无法展开深加工的一大原因,但更多的还是因为相关蛙类产品生产企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企业没有将蛙类深加工研究透彻。莫名大火的旅行青蛙预示着市场风向的变化多端,食品机械设备企业在应对之时还需做足完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