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原创】日前,在湖北孝感安陆,通过“炭气肥联产技术”对秸秆进行充分加工,每年约有35万吨秸秆变废为宝,转化率达85%以上。其“炭气肥”联产技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能够把秸秆干熘热解变为炭、可燃气体和液体肥料,可用于庄稼生长,并且长势良好。
秸秆变废为宝 提高综合利用率
我国是农业大国,但是每到收获之后,如何处理秸秆一直令广大农户头疼的一个问题,特别是秸秆禁烧令的下达,使得不少地方开始寻找有效途径来实现秸秆资源化利用。
据了解,安徽芜湖某公司通过加工的方式,先经过粉碎,再压制成品“小方块”,或制成颗粒挤压成条状。最后,这些成品条状或“小方块”全部运往各大企业作为生物质能源来燃烧,替代原来的化石能源(如煤炭),不仅提高了秸秆的循环利用率,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煤炭燃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等问题。
下一步,该地将继续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秸秆禁烧,减少秸秆污染,改善生态环境。不过,即便秸秆禁烧令早已下达,也有些地方实现了秸秆的循环利用,但是还会见到“狼烟四起”?
据调查,焚烧秸秆也着实是大多数农民的无奈之举。随着农村生产环境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电磁炉、电饭锅等厨电设备的普遍使用,使用秸秆燃烧作为能源用于烹饪越来越少,秸秆在现实生活中逐渐成了“鸡肋”,大量“富余”的秸秆不好处理,往往一烧了之。
针对此种情况,辉南县朝阳镇兴德村利用田间废弃的稻草,做起了草帘加工特色产业。村里草编合作社的11户社员每年光凭稻草加工草帘,就能收入近400万元。面对秸秆之“患”,朝阳镇主动出击寻求出路,在浓浓的烟雾中迎来了“朝阳”。除了传统的打草绳、编织门帘,秸秆还有什么用?还有多大的开发潜力?
笔者获悉,东辽县某公司通过将秸秆中的三素(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分拆、三糖改性,放置在复合菌株活性体中发酵,使得原生态的秸秆变成了具有高附加值的衍生物,进而研发出产品,比如餐具、水杯、墙体保温材料、板材、型材等,这些产品成本低、无甲醛、可降解,具有极高的环保价值。
除了通过深加工的方式,制成新型环保材料之外,桐乡市高度重视秸秆露天禁烧工作,坚持“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两手抓,探索了一条秸秆肥料化—切碎还田、秸秆饲料化—湖羊养殖等这五大循环利用综合模式,该地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走在了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并且“稻麦秸秆机械粉碎全量还田利用模式”,更是被农业部向全国推广。
其实,对于秸秆的综合利用,国家曾提出“五化”,即能源化、饲料化、基料化、肥料化和原材料化。方向明确、路径清晰,但在实际落实中仍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一,有些地方秸秆还田充当肥料,气温较低、难以发酵便不利于来年的耕种;其二,现今的农村大牲口少,饲料消耗量不大,秸秆作为饲料的利用率也不高等等。所以,从利用率和现实条件来看,原料化应该是秸秆利用的最优出路。
当前,秸秆焚烧禁而不绝的难题当会破解,秸秆这个“废物”也一定会变成农民手里“打死也不肯烧掉”的宝贝,可以当肥料、当饲料,还能做成燃料,成为清洁能源替代煤炭,只是目前从事秸秆收储加工生产的企业还极少。
笔者相信随着政府推动,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秸秆综合利用越来越向着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发展。同时,也相信人们的智慧,定能寻得更多途径使得农作物秸秆得到更好利用,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发挥更大作用。(参考资料:长江云、芜湖日报、新蓝网、民族日报、吉林日报、新闻网、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