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开发利用率 大豆加工技术、设备筑“底气”

市场分析】我国是大豆的主要生产国和加工国,食用豆制品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国饮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食品。随着加工技术的发展,大豆作为健康食品原料的代名词,在营养功能性食品市场的应用逐渐扩大,并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综合开发利用不断提高。 
提高开发利用率 大豆加工技术、设备筑“底气”
   规模生产让农户有利可图
   与进口大豆相比,单产低、种植成本高,一直以来都是国产大豆回避不了的“弱点”,也使得种植户“无利可图”,降低积极性。据了解,黑龙江大豆平均单产与全国平均单产相比并不低,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35%左右的差距。
   业内人员表示,地方大豆如果能全面实现大机械作业,就能大幅提升黑龙江大豆平均单产,规模生产降成本,可让种豆农户有利可图。重振国内大豆产业,除了提高机械化生产水平外,加工业也要切实发挥出带动作用。
   深加工推动大豆开发利用
   目前,大豆的开发利用主要以非发酵豆制品为主,是大豆经过浸泡和加工之后制成的可食用产品,比如豆腐、豆皮、腐竹、百叶等。据悉,第38届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大会正式发布了《非发酵豆制品》标准,不仅规范了豆制品加工业,还能更好的为全球提供优质食物来源,也促进我国大豆产业深加工和国际化的发展进步。
   据了解,宝清县某食品企业车间引进两条先进的豆干生产线,以富硒休闲即食食品为主,日加工能力15吨左右,达产后预计年产值将实现近6000万元,带动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左右。
   其实,除了这些我们比较常见的加工产品之外,由于大豆中含有许多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成分,如大豆异黄酮、大豆磷脂、大豆多肽、大豆皂苷、大豆低聚糖等,也为其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我国对大豆低聚糖的研究是伴随着大豆分离蛋白生产技术的引进而起步的,起步虽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
   在食品行业,大豆低聚糖已作为一种功能因子被应用于饮料、酒类、饼干、糖果等食品中,也作用食品添加剂用于生产各种保健食品。另外,国产大豆蛋白含量高,是优质植物蛋白源,可作为蛋白源用作食品加工。专家普遍认为,国产大豆产业应更加注重差异化发展,在满足食用消费为主的特色发展道路上持续做强做大。
   提价值科学技术筑“底气”
   科技创新,是引领大豆深加工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无论是降低大豆种植成本、提高大豆单产,还是提升大豆深加工价值链,都需要科技创新来做支撑。
   以大豆蛋白为例,其制取过程中需要经过低温脱脂豆片、豆渣分离、凝乳和乳清分离、中和杀菌、喷雾干燥等多道工序,所用到的设备包括碱液萃取机、喷雾干燥机等,通过提取工艺及设备的应用,使得蛋白质含量达90%以上。目前,大豆分离蛋白生产工艺、技术已在肉类、乳品类、轻化工类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小编结语:总的来说,我国大豆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作为一种成本低、附加值高、功效显著的功能性成分,大豆深加工产品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笔者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加工技术的进步,大豆特殊生理功能成分将食品、医药等多个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