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原创】日前,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奶酪校园推广行动中表示,奶酪消费刚起步,年人均奶酪消费不到0.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6。奶业要振兴,消费作引导,奶酪是突破口。那么,除此之外,奶酪产业发展潜力如何呢?
从农业部代表发言看我国奶酪产业发展潜力
笔者获悉,农业部倡导的奶酪校园推广行动在北京举行。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说,要通过奶酪校园推广行动,引导奶酪消费,带动国产奶酪产业发展,增添奶源基地建设和乳品优化升级的新动能,达到奶农增收、乳企增效的目标。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人均乳制品折合生鲜乳消费量每年30多公斤,相当于每天100克。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天300克的标准,这个消费量远未达到,可以说只有亚洲平均水平的1/2、世界平均水平的1/3。
若单看奶酪消费,我国人均奶酪消费不到0.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26,尤其是青少年乳制品消费量与国外有较大的差距,乳制品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的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必须迎头赶上。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水平逐渐升级,以及中西方不同的饮食文化不断交融。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追求更为健康和营养的饮食习惯。奶酪以其“高钙”和“优质蛋白”的特点,在消费者中拥有“健康”和“有营养”的印象。行业人士预测,奶酪或许会成为中国奶业发展的下一个拐点和拉动力。
专家介绍,奶酪加工十分考究,要先用乳经处理,加入特定菌种预发酵后,再加入凝乳酶凝固成块。在凝块加工过程中,细菌生长并产生乳酸,同时用搅拌器进行机械处理并加热,细菌生长、机械处理和热处理三者作用下析出产品。
由此可见,奶酪制作并非难事,主要难在以机械化,自动化进行大规模生产,同时要保证奶酪品质稳定和统一。相关机械设备在其加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奶酪加工技术在保证品质上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笔者获悉,由黑龙江实施的“乳制品综合加工技术与质量安全控制体系”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该项目建立奶酪用菌种资源库,开发了红曲奶酪等6种天然奶酪、披萨奶酪等4种再制奶酪。此外,开发了干乳加工关键设备,实现了乳粉生产关键设备国产化,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干乳设备生产制品要求。
随着国人对健康的关注,以及逐渐趋向“全球化”的口味,奶酪这个曾被认为“很难吃”的小众食品将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青睐。当前,奶酪企业正在推动“奶酪零食化”,或进行口味创新,推出“黑胡椒”“烟熏”“芝士”“欧芹烤蒜”等多种风味,中国奶酪市场发展蕴藏无限潜力,但仍需消费引导和相关奶酪技术、工艺创新。(参考资料:经济日报、中国食品报、中国科技界、黑龙江日报、羊城地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