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系列二:蟋蟀食品国外风靡,你敢吃么?

本网原创】昆虫系列的上期我们讲了蟑螂,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蟑螂食品毕竟还没有研制出来,还有永远不会吃到的可能性。不过今天要讲的这个昆虫,已经有了多种多样的深加工零食面世,像什么能量棒、意大利面、薯片等等。甚至国外有两个大学生就因为它获得了三千万元的A轮投资,没错,就是蟋蟀。夏日里爱在窗外敲锣打鼓的它实际上蛋白质是同样重量牛肉的两倍,更是同样重量鸡蛋的五倍多。
 

   这么高的蛋白质含量,但在食用上却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除了对昆虫直接上餐桌没什么芥蒂的地区,世界上的大部分人对昆虫的食用还是存在疑虑的,很少有人想要将蟋蟀整只含到嘴里,然后一咬一个嘎嘣脆。这就导致要摄取蟋蟀里面的蛋白质不能像鸡蛋那样煎炸炒煮,也不能像牛肉那样三分五分熟的刀叉齐上。市面上出现的蟋蟀食品大多以粉末状的蟋蟀粉作为原料加入。同样为了确保食品安全,一般不会采用荒郊野岭里喝田地露水的蟋蟀作为原料,由养殖场进行标准化养殖生产才能确保干净卫生。有了原料,制粉一般先使用冷冻设备对蟋蟀进行冷冻,再进行脱水干燥,最后用搅拌机打碎成为蟋蟀粉。
   做成蟋蟀粉后就能结合各地不同的饮食习惯进行进一步的制作了。美国公司瞄上了健身人群,蟋蟀的高蛋白能够让健身人群摄入更少的食物却获得身体所需的能量,对于严格饮食的健身一族来说再好不过。他们将蟋蟀粉做为蛋白棒的原料,并在口味上做了改良,由原先的单一可可口味变成四种口味,其中的三种不添加谷物和添加剂,相当于为健身一族量身定制。这种能量棒在美国逐渐被认可和接受,目前有200多家实体店和健身房在售。
   法国、泰国等地均出现用蟋蟀粉做出的意面。通常先将蟋蟀粉、小麦面粉、鸡蛋混合搅拌,再利用压面机生产出条状的蟋蟀意大利面,随后经过晾干、装袋、封口就可以摆上货架进行销售。生产流程和普通的意大利面生产线没什么区别,需要用到拌粉机、上料机、挤出机、包装机等设备。这种蟋蟀意面很适合弥补部分人群蛋白质不足的问题,虽然价格偏贵但在法国、泰国销量都很不错。
   欧洲目前已经有六个国家可以销售食用昆虫食品了。芬兰上个月月初刚刚解除销售食用昆虫的禁令,就有公司立马上市蟋蟀面包等烘焙食品。烘焙食品通常将蟋蟀粉与小麦等材料混合,然后利用和面机、烤箱等烘焙设备生产。据食用过该种面包的消费者介绍,如果不告诉你原料里面有蟋蟀粉,你完全无法吃出来,就和普通面包一样。虽然芬兰目前只有一个地区11家面包店有售,但他们预计明年就可以增至47家。
   薯片是西方国家接受程度较高的食品,于是有企业将蟋蟀粉加入薯片中做成蟋蟀薯片。因为薯片自身购买的消费人群广阔,因此,企业决定在蟋蟀薯片包装上下功夫。在薯片的包装上留有PVC材质制成的透明扇形,方便消费者看清蟋蟀薯片的色泽材质以打消消费者顾虑。
   说了这么多,你是否担心自己某一天就要吃到这种蟋蟀食品了?这种担心目前还不太可能实现,因为近年来,蟋蟀饲养的成本并没有下降的迹象。故而蟋蟀食品虽然层出不穷的出现,但售价比较高,大面积的普及难度还比较大。
   营养丰富的昆虫们毕竟给我们提供了除家禽外的营养来源方式,请问,你能接受么?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