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产加工坊升级改造 让小作坊重获“新生”

地方新闻】小作坊食品安全一直是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少地方为排除这个难题,鼓励小作坊积极提档升级,并取得一定成效,也让小作坊焕发出“生机”。
 
食品生产加工坊升级改造 让小作坊重获“新生”
   舟山:首张《油菜籽榨油食品小作坊登记证》出炉
   近日,浙江舟山市专业合作社领到了由市市场监管局定海分局颁发的《油菜籽榨油食品小作坊登记证》,成为全市首家获得该证书的企业。
   我们知道,一提到食品加工小作坊,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面积小、环境差、生产设备简陋以及存在着一定的安全、卫生隐患。笔者了解到,该合作社菜籽油加工坊引进了油脂加工设备,如炒籽机、压榨机,由炒籽机翻炒油菜籽,再经过炒熟的油菜籽被自动传输到压榨机内,最后色泽金黄的菜籽油就从机器的另一端流出,从炒菜籽到出油大概40分钟就够了。
   据相关人员介绍,油脂加工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出油率,自动化操作也减少了污染,榨出来的菜籽油更加安全、卫生。同时,购入正规、先进的生产设备,并按照植物油国家标准及工艺流程进行生产,确保菜籽油的质量安全。
   北京:让小作坊也能享用智能化
   据了解,北京市平谷区的养殖户将原来的矮小鸡舍改造成了新式鸡舍,鸡舍内也装上了风机、水帘、料车等设备,走上了规模化养殖之路。
   其中,对消毒系统进行了大幅升级,由肩背喷雾这种人工消毒模式改造成了播种式消毒,随着喂料环节的进行就能完成全舍的消毒。先进设备的安装带来了诸多好处,降低了人力,减少电能,提升产蛋率,同时还保证了鸡蛋的安全、卫生。
   梁子湖区:推进白酒小作坊提档升级
   据了解,梁子湖区了解白酒小作坊提档升级工作进展情况,并提出“提档升级真达标,创新品牌争效益”的真切希望。该地鼓励企业创新加工工艺,引进先进酿酒设备,并将传统手工与现代工艺操作相结合,既要酿出好酒,又要体现酒文化。
   与此同时,努力摆脱人们对小作坊“脏乱差”印象,通过升级改造,使得白酒实现标准化生产,让“小作坊”再现“大作为”,成就“大精品”。
   高州:让小作坊食品带上“身份证”
   据悉,高州对食用油加工作坊实行了“食品安全溯源二维码”系统管理,力争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花生油小作坊的安装使用和二维码溯源工作,推动食品安全示范县创建工作。
   据介绍,该系统采用最新的视频监控云聚合安装及对接技术,对小作坊花生油行的生产流程进行视频监控,不仅有助于减少损坏花生的使用率,从而降低了对人体有毒害的“黄曲霉素”生成,同时还减少了渗假造假的可能性,从而提升了原产花生油质量,让小作坊生产的食品带上了“身份证”,使老百姓买得放心、吃得安心。
   小编结语:目前,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仍是食品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设备简陋、生产环境卫生条件差、质量卫生控制能力薄弱等一直是小作坊整治的重点。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小作坊不断提升硬件基础,由原来的家庭式小作坊逐步走向智能化。笔者相信,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不断升级改造,定能让其重获“新生”。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