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动态】随着全球范围内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拥有辽阔的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也在紧跟时代发展。由于海洋产品丰富,且具有独特的营养价值,海洋休闲食品、海洋生物保健品、海洋药物等精深加工产品也越来越受到市场青睐,开发海洋食品已成为食品加工企业发展的一个方向。
海洋食品开发潜力无限 关键技术发展为其“续航”
消费多元化,以及对健康、营养、安全食品的不懈追求,让人们对海洋食品投来了更多关注的目光。海洋食品也随之从幕后走上台前,以蓬勃、健康的发展态势,成为中国食品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悉,獐子岛与百草味共同开发海洋休闲食品,围绕海洋休闲零食、海洋调味和营养佐餐等进行产品开发,已推出鲜味全贝、鲜味贝柱、鲜之集大礼包等产品,提出“第三代海洋休闲食品”的概念,并且首期还将推出烧烤味虾夷扇贝、鲍菇味虾夷扇贝、白玉扇贝柱、红烧鲍鱼等4款产品,旨在为消费者提供生态、健康、安全的海洋休闲食品。
另外,浙江宁波地区的传统珍贵食品——海鲜珍,主要以野生海鲜为主要原料,经过清洗、去除内脏、打泥、调味、搅匀、成型、熟化等工艺流程而制成的高贵海鲜制品,通过现代化加工技术、设备让海鲜珍走向休闲化,从而让更多的消费者品尝到海鲜珍。
丰富的海洋产品,经过加工成食品,为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选择空间,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的传统产业,这些年来,在精深加工领域开始翻起新篇章。笔者了解到,以海洋生物保健食品、海洋药物、海洋护肤品等海洋精深加工品为主导产业项目落地舟山海洋产业集聚区,总投资近7亿元的产业园项目开始试生产。
要发展好海洋食品,则需要对传统海鲜文化的传承,同时又要创新研发加工技术,对海洋食品进行革新,不少海洋食品加工企业已经开始重视这一点。笔者获悉,浙江某企业参与完成的“鱿鱼贮藏加工与质量安全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与此同时,该企业不仅对鱼肉进行深加工,还把鱼内脏用来提取鱼油加工成为保健品,边角料则被制成鱼蛋白粉、鱼酱油等系列产品,可谓是“吃干榨尽”,大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去年企业的营业收入达到14亿元以上。
除此之外,其它海洋食品加工技术也获得发展。笔者从2018年全国科技活动周上了解到,“海参自溶酶技术及其应用”“贝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鱼类精深加工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等多项现代海洋食品精深加工技术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科研成果,并受到行业人士竭力称赞。
据业内专家介绍,海洋食品加工技术项目不但实现了海参自溶的适度催化,能够开发海参多肽系列产品,而且可以联合低温真空熟化技术开发营养增值化的贝类产品,同时鱼子酱颜色量化分级技术进一步延长了鲟鱼鱼子酱的保质期等等。
为此,笔者也相信这些技术的突破发展,一方面为培育创新型海洋高科技精深加工企业带来无限可能,另一方面也为我国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地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