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加工车间 探索奶酪安全生产背后的力量

本网原创】日前,纽约一家生产乳制品的公司因其产品与多国爆发的李斯特菌有关,已被下令不许制造即食熟软奶酪、半软和硬奶酪直到符合食品安全法规为止。近日,笔者走进了某家乳制品生产加工车间,去了解人们“舌尖”乳制品安全与否。
 
走进加工车间 探索奶酪安全生产背后的力量
   据相关人员介绍,想要制作优质的奶酪,必须保证奶源的安全、卫生。挤出的鲜奶需要冷藏保存,防止温度过高,使鲜奶变质。另外,当鲜奶被运至工厂后,还要对牛奶进行检测,避免运输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而导致鲜奶污染,滋生李斯特菌。
   首先,笔者看到了工作人员正对生产工具、设备进行彻底消毒、杀菌,同时,车间内外还安装了动态空气消毒机、风淋系统。据了解,动态空气消毒机可实现人机同场、同步作业,工作人员无需离开车间,既可有效地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又对人体健康无害,方便、安全。
   之后,只见工作人员开始对鲜奶进行杀菌处理,多采用巴氏杀菌工艺,通过较低的温度就能实现灭菌的效果,同时保持牛奶中营养物质风味不变。经过灭菌处理之后,鲜奶要进行发酵凝乳。
   车间人员表示,由于鲜奶发酵对时间、温度要求很高,一般罐内温度需要保持在33℃左右,并且期间还需要进行搅拌,因此,选用了搅拌式的发酵罐。笔者获悉,目前市场上的乳品发酵罐多设有搅拌装置,目的使发酵剂与牛奶充分融合,加快产酸时间。同时,内外抛光镜面处理,无死角,容易清洗,减少染菌机会。
   待到发酵40多分钟,按照相关规定加入适量添加剂,搅拌十多分钟并关闭搅拌器,静置半小时进行凝结成块。之后进行切割、排乳清,留下凝乳粒装进成型设备,压制成奶酪的形状。
   看到基本成型的奶酪,以为会进入包装设备进行包装成品,结果还要进行压榨工序。身边员工说道,由于凝乳粒中存有一定的水分,需要利用压榨机将水分排出,也起到一定的定型的作用。
   压榨之后,奶酪还要经过脱模、装袋、称重、保存。值得注意的是,对奶酪进行包装的材料要是无菌袋,避免包装材料的不干净使奶酪产生二次污染,之后通过包装机进行真空包装。
   我们知道,大多数奶酪都是有重量要求,由于每块的奶酪重量并非全部相同,包装完成后进行称重,并贴上标签,最后放入冷藏库(最好温度4℃,湿度70%左右)进行保存。
   体验有感:随着乳品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从牛奶到酸奶再到奶酪,中国民众对奶制品的要求不断提高。通过此次体验,笔者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保证奶酪的质量安全,除了严格把控生产加工中的各个环节,还要食品机械设备的使用,才能更好地避免奶酪污染,确保产品品质安全。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