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三文鱼能否生食难成定论 不如深加工尽享美味

热点要闻】前几日,三文鱼在国内掀起一股风波。起因是微博一个水产大V转发“青岛养殖三文鱼占据国内三分之一三文鱼”的新闻报道,称该三文鱼实际为淡水虹鳟鱼,并非消费者所熟知的三文鱼,其因淡水养殖,寄生虫可直接寄生人体,生食风险极大。
   一时间,网上有关淡水三文鱼能否生食的争论相持不下。支持者认为淡水三文鱼生长环境把关严格,极少出现感染病原体机会,并且淡水三文鱼在打捞后会进行冷冻,低温可杀死寄生虫;而反对者则表示海产三文鱼能够生食主要是海水里的寄生虫无法适应上岸后的生活,淡水三文鱼寄生虫生存环境与打捞过后类似,能够继续存活继而危害人体。
   既然双方争执不下,何不转换思路改变淡水三文鱼食用方式,对其进行深加工制成熟食食用?这样既能消解食品安全顾虑,又能将鱼骨鱼皮等产品充分利用。淡水三文鱼也就是虹鳟鱼自身肉质鲜嫩,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在日益追求健康饮食的现今市场里可以凭借自身实力日益庞大,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食品原料。
 

 

  虹鳟鱼自身鱼刺较少,故而单独对鱼肉进行煎烤、蒸煮、腌制等深加工制作都是可行方案。我国市场上的鱼肉去刺设备多利用胶带与挤压桶的相互运动使鱼糜进入挤压桶内,鱼骨等从排料口排出,这种设备无法得到完整的鱼肉产品,对淡水三文鱼的深加工具有一定限制。而国外出现了一款三文鱼生产线设备,该设备包含三文鱼去皮机、切片机、切段机、分级器、鱼刺检测机等多种设备,能够完整实现三文鱼从整鱼到完整片状的全自动化生产。对于淡水三文鱼深加工前期处理来说极为实用。
   鱼油作为鱼类产品深加工产品中较为高端的成品,其保健效果受到市场认可。鱼油作为一种保健品,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极为严格,需要建造GMP认证的生产车间进行生产。据了解,目前制作鱼油的企业生产区空气洁净度多达10万级,需要有紫外线消毒设备、臭氧消毒机等设备进行辅助杀菌消毒,另外生产用水需要经过纯化水系统过滤,从而确保生产过程不带入微生物污染。
   鱼糜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鱼类深加工产品,需要经过搅拌、灌肠等多道工序。其中搅拌过程中需要防止蛋白质因冷变性,有学者利用真空斩拌设备结合现代食品生物技术,突破了鱼糜深加工过程中的蛋白质变性难题。另外还有企业通过改进鱼糜生产工序,通过控制鱼糜深加工温度等手段实现鱼糜长时间存储。
   除去鱼肉后的鱼骨经过油炸、熏制后能够成为鲜美的零食产品。这类休闲零食制作工序较为简单,只要油炸设备、蒸煮机、真空包装设备等设备处理后就能得到,却能充分发挥下脚料的剩余价值。另外鱼骨内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肽,是制作功能性产品的绝佳材料。为此有企业通过高温高压熟化装置将鱼骨熟化,再使用研磨机等设备将其研磨成高钙粉,从而用来制作高钙含量食品。
   虹鳟鱼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与受到大众簇拥的太平洋鲑鱼这类三文鱼相提并论,拥有淡水三文鱼称号,说明其自身具有少刺、味道鲜美等特点。从虹鳟鱼本身特性入手,为其制定适合的深加工之路,既解除了消费者“淡水三文鱼不能生食”的担忧,又不至于对虹鳟鱼养殖户造成巨大冲击,何乐而不为?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