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脏不除2小时就坏 家禽掏膛设备让屠宰省心力

行业动态】为了断绝禽流感传染人类的可能性,增强对禽流感的防控力度,我国各地逐步开展禁止活禽交易和宰杀的行动,家禽集中屠宰随之普及开来。在家禽宰杀过程中,人工劳作强度大、效率低,因此引进食品机械设备进行宰杀成为常态,带动悬挂输送机、烫洗机、拔毛机、掏膛设备、制冷机等禽畜宰杀设备加速发展。掏膛设备就经历了这样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
   家禽掏膛意味着要分离家禽内脏与肉体躯干。一般来说,冷鲜家禽宰杀完成后温度多需控制在0℃附近,而没有经过掏膛步骤的家禽体内形成密闭空间,在降低温度时候将遇到较大阻力。一旦温度降低不够,其内脏器官就会出现腐败现象,甚至污染家禽躯干,据业内人士估算,内脏的腐败2小时后就会出现。
   长期以来,掏膛这一步骤在我国都属于手工生产环节,工作效率极低,近百人一小时才能处理万只家禽,在增加集中屠宰厂人工费用的同时还容易拖慢生产线运作速度。另外完整取出的家禽内脏还能被深入加工制成成品,为家禽屠宰场增加收入。由此看来,掏膛设备的出现迎合了时代发展需求。
 

 

  掏膛步骤如此重要,但我国掏膛设备历史却很短。因为家禽内脏与躯干间有隔膜、血肉等相互连接,将内脏干净、完整去除对设备要求极高。十年前,在国外也只有少数公司可以生产掏膛设备,并且这些公司对掏膛设备的研发生产技术进行严密封锁,从而得以对我国进行高价输出设备。直到2012年,我国才有团队研制成功肉鸡自动掏膛成套设备,打破国外这一技术垄断。
   掏膛设备通常利用仿生学原理,对人类掏膛动作进行分解输入,实现掏膛流程。按照掏膛方式不同,掏膛设备可以分为扒取式、挖取式、夹取式等不同式样。其中扒取式掏膛设备需要压紧内脏和胸腔,从而顺利扒出食管、内脏等,容易破坏家禽胸骨;挖取式掏膛设备能够实现转动,挖内脏时的相对运动容易破坏内脏;夹取式掏膛设备夹住内脏器官后直接拽出,相对而言破坏力较小。
   掏膛设备在应用于实际场景当中对家禽一致性要求极高。家禽不同品种间的外型尺寸、腔体轮廓、内脏大小等因素均有较大差别,掏膛设备中的掏膛手大小固定,强行对不同尺寸家禽进行掏膛容易造成大体型家禽无法掏除干净,破坏小体型家禽的禽体。面对这种情形,自动化掏膛设备通过搭载传感器、机器视觉等技术,能够对家禽内脏进行精准定位,将家禽体内内脏残余量缩减到8%以下。
   前文中我们说到,掏膛出来的家禽器官可以进行进一步深加工作业,延伸屠宰产业链。这就要确保掏膛设备能够轻柔对待家禽器官,减少内脏器官的破损率。有学者尝试为掏膛机械手安装触觉感知设备及相应控制系统,通过对机械手安装压力传感器进行检测采集,避免因为抓取力度过大造成的内脏破损。试验发现,带触觉系统的掏膛机械手能够将内脏破损率减少15%左右。
   随着掏膛设备日益完善,我国也将相应标准建立提上了日程。去年年底完成了《畜禽屠宰 家禽自动掏膛生产线技术条件》征求意见稿的起草并发布进行征求意见,近期又组织开展讨论审查会议对标准进行探讨。相信随着标准建立,我国家禽掏膛设备市场将会变得更加规范有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