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假“神器”区块链:三秒搞定食品安全?

行业动态】2013年,欧洲曾发生过一起“马肉风波”,在食品界掀起轩然大波:当时,食品检查员在对冷冻牛肉汉堡进行DNA抽检时,发现其中含有马肉,这些汉堡在好几家大型连锁超市均有售卖。据调查,马肉风波后,消费者对食品工业的信任下降了四分之一。生产商迫切希望与供应链建立更牢固的关系,确保食品真实可追溯。现在,一些公司正利用区块链技术解决这个问题。
 
   区块链技术从一开始主要应用于金融服务领域,到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而对食品行业的影响尤为深刻。利用区块链技术打击食品造假,保障食品安全,是食品行业革新的趋势和方向。
   那么,区块链这个目前最HOT的“打假神器”是如何运作的呢?最近,澳大利亚一项名为BeefLedger的项目为我们提供了范例。
   从牛场到餐桌
   日前,澳大利亚启动了一项名为BeefLedger的项目,该项目借助区块链技术,旨在保证澳大利亚牛肉的安全,从围场上的牛到最后成为盘子上的牛肉,整个供应链都有着严密的把控。据介绍,BeefLedger是一个涵盖多个行业的研究项目,包括设计、商业、技术、食品研究等。而BLT(BeefLedger令牌)也正在开发,它是一种新型数字加密货币,能够方便人们加入到这个项目中,同时也是全球首个将分类分布式账本和区块链技术运用到牛肉供应链应用程式的一部分。
   BeefLedger是一个批发数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认证的食品来源数据,驱动整个供应链的价值增长,并向生产者提供额外收益,以确保产品优质。有望通过BeefLedger限制价格波动,支持食品来源和防止食品欺诈来重新整顿行业,减少国际出口市场出现的各种严重问题。BLT将为BeefLedger区块链提供支持,为用户提供证书来源、销售历史、消费者反馈、疾病预防、简化支付和提升食品安全性等增值效益。无论是农民、超市、餐厅、屠夫、消费者还是其他对此感兴趣的人,只需要扫描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就可以访问该肉类的所有历史。
   项目负责人说:“就品牌而言,牛肉是一个越来越高风险的行业,因此确保澳大利亚牛肉品质优质,而非来自一个口蹄疫爆发国家的产品,这一点非常重要。BeefLedger能够为澳大利亚牛肉生厂商塑造安全、绿色、清洁等良好信誉。”他们希望让澳大利亚的生产商服务于中产阶级不断发展的亚洲市场,特别是中国,通过BeefLedger来满足市场对食品来源和安全性的期望。
   谈及中国市场,他们表示曾经做过相关研究。研究显示,中国消费者为了得到食品来源安全的产品,会支付保险费来增加消费体验。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对于他们来说,扫描二维码来获取产品信息或者进行支付,已经是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而BeefLedger符合市场需求,有助于提升澳大利亚牛肉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形象。
   三秒搞定食品溯源?
   普华永道一项研究发现,食品造假每年在全球会造成约400亿美元的损失。随着食品供应链愈发全球化,食品造假现象愈演愈烈。事实上,食物供应链极为复杂,当中涉及了包括农民、加工商、运输方、分销商、零售商等多方参与,而信息记录的方式不一,效率低下而且容易造成疏漏,这是导致食品造假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
   区块链是一种公共的、分布式的账本,其数据来源单一,数据记录具有一致性(通过在所有节点同时记录数据实现),从而可以在各个环节创建更清晰的追踪渠道。具体来说,食品公司将连接于物联网的标签贴到货物上,每批货物都分配一个唯一的标识号码。这些标识码可以记录产品的来源、加工信息、存储温度保质期及其他信息。在供应链的每个阶段,相关人员可以使用其标识码简单地“登记”产品(写入区块),区块链将跨越检查点安全地追踪产品,除此之外,还可以输入标识码,获取产品及其历史记录的实时数据。
   由于数据历史无法篡改,区块链为消费者提供了整个供应链开放且透明的信息。以arc-net的工作为例,对动物DNA样品的分析可以提供关键信息,如原产国。该DNA的数字拷贝会被添加到每一个物品或产品上,实现单个物品而不是整批物品的追踪,从而允许企业在供应链的每个阶段跟踪每个物品。该数字标签可以与区块链记录进行交叉检查,以确保产品在整个使用周期内真实可靠。一旦食品被放到在零售商店货架上,消费者可以手机扫描食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以获取相关的食品安全信息,包括包装中的产品信息及其来源。
   2017年8月,包括沃尔玛、雀巢、联合利华在内的十家大型零售及食品供应商与IBM进行合作,将区块链整合到供应链中,让食品供应商能够更加快速地追溯原料成分。沃尔玛食品安全副总裁FrankYiannas曾指出,使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在三秒之内将产品的源头信息提取出来,而以往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将近一周的时间。
   利用区块链保障食品安全的做法,并不仅限于外国企业,中国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集团正在试用区块链平台进行供应链跟踪,以防止食品造假。据ZDNet最近的报道,新的试点项目将使用基于区块链的食品信托框架(Food Trust Framework)。通过阿里巴巴的子商务部门——天猫,对澳大利亚医疗保健供应公司澳佳宝(Blackmores)和新西兰乳制品生产商Fonterra向中国出口的国际货物进行跟踪。
   事实上,阿里巴巴澳大利亚于2017年3月首次宣布与普华永道和澳佳宝(Blackmores)合作开发系统,以对付假冒产品的传播,该平台技术开发至今已持续一年。阿里巴巴表示,这个框架的主要优势在于供应链的透明度,如果该试点项目成功,则可能推动整个供应链,更广泛地应用于全球市场。报道称,这项研究是阿里巴巴利用区块链技术打击食品造假行为所采取的最新举措。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