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核苷酸不达标被通报 混合、均质你重视了吗?

热点要闻】据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对不合格食品进行通报,其中,有4批次涉及婴幼儿配方奶粉核苷酸含量低于标签明示值80%。业内人士称,虽然奶粉核苷酸不达标并非质量安全问题,但是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特殊膳食用食品标签》中,关于“营养成分的实际含量不应低于标示值的80%”的规定。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奶业振兴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意见》,就此而言,想要实现奶业全面振兴,乳企仍要继续修炼“基本功”,提高加工技术水平,使用专业的乳制品加工设备,规范生产,不仅要保证营养成分添加量符合标准,还要全力确保奶粉生产加工质量安全。
 
奶粉核苷酸不达标被通报 混合、均质你重视了吗?
   据相关人员介绍,核苷酸含量偏低的原因,一方面生产企业未充分考虑核苷酸的稳定性,在储存、运输以及货架期过程损耗一部分;另一方面搅拌不均匀、核苷酸质量规格不达标、未严格按照生产配方生产等。
   众所周知,奶粉生产工艺分干法、湿法两种。以干法工艺为例,其生产加工包括原料预处理、配料混合、均质、杀菌、浓缩、干燥、冷却等多道工序,其中不少环节都涉及到奶粉搅拌。正如上文所提到的,倘若搅拌不均匀就有可能造成核苷酸含量偏低。因此,乳企想要保证核苷酸含量达标,在喷雾干燥之前,都需要使奶粉、配料等充分混合,搅拌均匀。
   笔者了解到,在配料工序中,需要按照配方的要求,把所需要添加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核苷酸等营养成分,以及各种辅料添加进去,由于干法工艺是将粉体混合,混合过程中受机械力的破坏作用、粉体大小和形状、颗粒的容积密度等影响,容易出现混合不均匀的现象,因此,对原料进行均匀搅拌必不可少,这样才能更好地使不同溶解度的营养成分充分混合,保证核苷酸的含量。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混合机可实现粉状、颗粒状物料的高均匀度混合,当然也适用于奶粉的混合。该机的混合筒可多方向运动,物料无离心力作用,不会出现比重偏析及分层、积聚现象,使得筒内的多种物料相互混合掺杂,从而达到高均匀度混合的目的,同时各混料也可在悬殊的重量配比下均匀混合,混合率达99%以上。
   如果混合是对原料奶和各添加物的简单处理,那么均质就是对所有的配料和原料乳进行更深入的加工,经过均质过程能够对物料进行超细均匀混合、分散、乳化,特别是添加了不易溶解的营养成分,均质工序就显得尤其重要。据了解,张家港某企业推出的高压均质机,能使原料乳中的各种配料显著细化,使核苷酸等配料成分混合更均匀,避免搅拌不均匀影响配料成分不达标,同时还能使乳品脂肪球直径减小,并使组织均匀,口感细腻,食用后易于人体消化吸收。
   由此可见,乳企把控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还要保证婴幼儿奶粉各配料含量不低于国家标准要求。尽管核苷酸含量低于标签明示值80%,并非质量安全问题,但是不排除出现“信任危机”。为此,在奶粉生产过程中,企业要充分考虑奶粉配料含量的变化,而混合机、均质机的使用,确保了各种配料均匀的混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核苷酸含量。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