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综艺掀起“竞技热” 食品工业开启“智能风”

热点要闻】日前,爱奇艺自制的超级网综《机器人争霸》开播,机器人竞技时隔多年再次走入大众的视野,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新谈资。有关人士认为,2018年,将成为机器人竞技在中国发展的破关之年。

 “硬核”综艺掀起“竞技热” 食品工业开启“智能风”
   说到机器人,想必大家并不陌生。机器人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它不仅限于竞技领域,主要用于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为食品饮料加工业的码垛、分拣等领域带来诸多便利。
   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一个缩影,随着“中国制造2025”的推进,越来越多食品企业或者食品机械制造企业开始研发机器人。据笔者了解,娃哈哈利用在饮料机装备开发、系统集成应用方面积累的经验,进入智能装备研发制造领域,踏上了机器人研发之路。目前,该企业已完成了串联机器人、并联机器人、平面机器人的研发,并用于饮料生产线上产品装箱、码垛等领域。
   我们知道,食品饮料包装之后需要整列、码放,这对于工人来说是件繁重的工作,1个小时只能码400多箱。然而,随着码垛机器人发展与应用,使得码放高效而精准,每小时码放数量是人工操作的4倍,码放的位置偏差控制在正负0.05毫米内,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另外,与码垛相比,产品的分拣也需要大量劳动力,然而,劳动力成本提高、招工难一直是困扰加工企业发展的难题。据悉,湖北某公司4台分拣香菇机器人“上岗”,这是目前我国香菇行业首次应用机器人进行分拣。
   机器人不仅能够区分白花菇、茶花菇、板菇等不同种类的香菇,还可准确识别香菇大小、形状、花纹,识别准确率达到99%以上。同时,减少避免了人工分拣的二次污染。
   除此之外,笔者曾从南京举办的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了解到,未来鸡尾酒、现磨咖啡都可由机器人来做。一位智能制造方面的专家表示,智能制造最直观的呈现方式就是机器人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未来喝鸡尾酒、喝现磨咖啡,机器人都能灵活地完成。并且他们智能化、灵活度越高,市场运用的空间也就越大。
   工业机器人在食品生产加工中的应用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如披萨机器人、面条机器人、汉堡机器人等等。在食品规模化生产过程中,既要保证食品本身的品质,又要保证产出的数量,同时更要满足卫士标准和包装、外观等一系列严苛的要求。机器人的应用,使食品企业在保障生产与控制成本之间找到了良好的平衡点。
   据工信部不完全统计,中国机器人企业已超过800家。虽然机器人产业相当火爆,并且码垛、分拣等机器人取得一定的发展,但仍存在着中低产品重复建设问题,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因此,机器人研发企业还应卯足力量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提高国产机器人的综合竞争力。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