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市场遇冷 深加工可行性分析送上

市场分析】 近来,笔者刷朋友圈发现一朋友转发了爱心助力温州番茄销售的文章。文中表明温州苍南的番茄如今市场遇冷,有6万吨番茄待售。原来是外地廉价番茄的大量涌入导致市场供过于求,产品价格被压低。这使得当地政府不得不采用邀请网络大V、登报、微信求助等方式帮助销售番茄。
   笔者在搜索引擎上填入“番茄 爱心”,发现今年需要爱心购买的并不止温州苍南一个地区。山东郯城近日也有报社招募组织小记者进行西红柿义卖活动;湖南岳阳贫困户种植番茄却眼见销售无望,目前仍然四处寻求爱心购买;广东珠海帮扶云南怒江的番茄销售……爱心购买农产品虽然解决了此时的销售困境,但前两年番茄也遭遇寒潮,次次依赖组织购买“爱心番茄”等活动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那么是否有其他方式能够帮助这些番茄种植户呢?笔者搜罗了目前对解决该问题的几个方式,并从可行性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方式一:加工成番茄酱、番茄汁等产品出售。
   可行性分析:番茄酱、番茄汁这类产品生产工艺要求不高,只需要打浆机、浓缩罐、榨汁设备、清洗设备等设备就能实现生产,并没有深入挖掘番茄中的营养成分,因此可以算作番茄的初加工产品。但即便是初加工产品,对番茄原料内的茄红素要求很高,一旦茄红素不足,生产出的产品就很难赢得消费者喜爱。而茄红素与日照时长相关,全凭天赏饭,不少地区无法达到足够的日照时长,使得这类常见的初级加工产品生产不可行。如果要走深加工这条道路,需要对番茄做进一步深入研究,尝试提取有益物质进行产品生产。
   方式二:改变品种,直接售卖。
   可行性分析:苍南市农业局农业站站长观察分析今年的番茄市场后表明,一些好的番茄品种并没有受到番茄价格的影响。由此看来,对番茄品种进行改良再售卖具有一定的可行度。据了解,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黄三问带领团队对番茄的基因组进行编辑研究,目前已经能够成功对番茄中的颜色、口味风味基因进行编辑,并有望在未来进行番茄口味定制。当然改变品种后,直接售卖也有一定的技巧,一般而言,经过包装的番茄售价要远高于成批售卖的番茄,因此农户可以尝试利用番茄清洗机、分选机、包装机等设备对番茄进行分级售卖,提高产品价值。
   方式三:开发番茄其他部位深加工。
   可行性分析:以往我们总是将目光盯牢番茄,思索如何对番茄进行改良、加工等提高农户收入,但种番茄得到的可不止番茄,番茄种子、番茄根茎都可以产生一定效益。陕西临潼就有一家研究院专门研制番茄种子,他们在研究培育番茄新品种后将种子留存下来卖给农户。与此同时,他们还尝试从番茄茎中提取抗癌元素加工成药剂,一旦研发成功就能让番茄茎变成宝。当然这一方式需要企业有强大的研发能力对番茄的其他部位进行研究,对于普通农户来说并不太现实。
   可以看到,目前对番茄品种以及深加工的深入研发还比较少。在番茄产业日见困境的当下,希望能有更多具有研发实力的单位深入番茄产业,挖掘番茄的潜藏价值,通过研发成果带动番茄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